摘要:本文介绍了沙滩、泥滩等软相底质和岩石海岸等硬相底质潮间带的多毛类动物 采集方法,以及潮下带多毛类动物的采集方法,包括采泥器、阿氏底栖拖网及潜水采集等。本文也对多毛类环节动物的标本制作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多毛纲, 环节动物, 潮间带, 潮下带, 采集方法, 标本
研究背景
多毛纲是环节动物门中最大的纲,主要栖息于海洋环境,是潮间带及潮下带最常见的大型底栖动物类群之一。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长,生境类型复杂多样,多毛类动物多样性非常高。在各项海洋底栖生物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多毛类动物样品数量很多,但多数虫体并不完整,而样品的完整性直接影响物种鉴定工作,进而阻碍多毛纲动物分类学及生态学研究的发展。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对多毛纲动物的现场调查取样、标本分拣、样品的处理与保存等工作进行详细介绍,使初学者能快速掌握多毛纲动物的野外采集方法和样品处理方法。
材料与试剂
- 离心管、塑料样品瓶、标本瓶 (玻璃)
- 野外采集情况记录本、采集标签、记号笔、铅笔等记录工具
- 无水硫酸镁
- 凡士林软膏
- 薄荷脑
- 70%和75%的乙醇溶液
- 5%和7%的福尔马林溶液
- 1 g/L虎红酒精溶液 (使用95%或无水乙醇配制)
仪器设备
- 铁锨、铁铲、金属锤及铁凿等
- 捞网 (孔径1 mm)
- 大、中、小不同型号的钝头镊子、尖头镊子、解剖剪等
- 手套、雨具 (雨衣、雨鞋等)
- 培养皿、白色搪瓷盘
- 塑料桶或整理箱
- 分样筛 (筛网孔目1 mm)
- 科考船或渔船 (须配有绞车、吊杆)
- 采泥器 (抓斗式采泥器和箱式采泥器等,参考国家标准GB 12763.6—2007)
- 阿氏网 (网口宽度1.5-2.0 m,长0.5 m)
- 涡旋分选器 (1套)
- 套筛 (筛网孔目上层1 mm,下层0.5 mm)
- 定量框 (25 cm × 25 cm × 30 cm)
- 面罩、呼吸管、潜水服、气瓶等潜水装备
- 手持式GPS
- 体视显微镜
- 照相机
实验方法
一、多毛类样品的野外采集
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尽量减少或避免对当地生境的干预或破坏。因此,每个物种的采集数量要适量,不可贪多。对于不同地点、不同站位、不同采集日期的样品要分开存放,并做好采集记录,写明船名、采集地经纬度、采样时间、采集时海况情况、采集方式、采集人以及所获样品的数量和种类等信息,及时投放采集标签 (写 明采集地点、时间、采集人、经纬度及生境信息等) 和鉴定标签 (种名、鉴定人及鉴定 日期等)。对于细小易断或已经断裂的虫体于离心管内单独保存,便于后期处理样品和进一步研究工作。另外,采集时应对采集区域及所采集样品拍摄原位采集照片,便于后期样品的处理和鉴定工作。
- 潮间带采样
- 潮下带采样
潮下带常年覆盖海水,因此采集过程需要借助科考船和专门的采样工具进行,如:采泥器、阿氏底栖拖网及专业的潜水装备等。
二、多毛类样品的室内处理与保存
- 沉积物样品的处理
- 多毛类样品的室内处理
致谢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32000349)、江苏省盐土生物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JKLBS2019004) 及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 (BY2020638) 对本工作的支持。
参考文献
- GB 12763.6—2007. 海洋调查规范, 第6部分: 海洋生物调查.
- 李新正,刘录三,李宝泉. (2010). 中国海洋大型底栖生物-研究与实践. 海洋出版社. 北京. ISBN: 9787502778439.
- 武兆发,和振武. (1954). 海产无脊椎动物的采集方法和处理方法. 生物学通报 07: 46-49.
Copyright: © 2021 The Authors; exclusive licensee Bio-protocol LLC.
引用格式:孙悦, 王跃云, 俞蕾, 唐伯平. (2021). 多毛类环节动物野外采集与标本制作.
Bio-101: e1010630. DOI:
10.21769/BioProtoc.1010630.
How to cite: Sun, Y., Wang, Y. Y., Yu, L. and Tang, B. P. (2021). Field Collection and Specimen Preparation of Polychaete Annelids.
Bio-101: e1010630. DOI:
10.21769/BioProtoc.10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