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组学大数据网络研讨会

Bio-protocol |  2020-07-30
观看次数: 840 次  复制链接
研讨会简介 如何有效地利用、共享多维度的生命组学大数据?这是推进生物基础研究和医药研发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作为“共享科学技术”的先行者, Bio-protocol于7月19日举办“转录组学大数据研究与应用” 网络研讨会,演讲嘉宾主要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和大家分享讨论。

• 组学研究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 转录组数据分析的思路
• 单细胞转录组学技术
• 非编码区遗传变异功能挖掘技术
• 空间转录组数据在线可视化技术
• 数据分析挖掘常见疑难问题
  • 会议介绍
会议流程
09:30-09:35 何芳连:会议致辞
09:35-10:00 方向东:大数据时代的人类遗传资源研究
10:00-10:10 听众现场提问&讨论
10:10-10:35 胡松年:转录组数据分析思路介绍
10:35-10:45 听众现场提问&讨论
10:45-11:10 陈小伟:非编码区遗传变异的功能研究
11:10-11:20 听众现场提问&讨论
11:20-11:45 公彦栋:单细胞水平解析人巨噬细胞的起源及特化
11:45-11:55 听众现场提问
11:55-12:00 总结致辞
演讲嘉宾
胡松年 研究员
胡松年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总工程师,其课题组所构建的四个物种基因组以及注释信息作为NCBI参考序列,被国际相关研究广泛采用。带领课题组完成水稻基因组精细图,登上Science封面。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科技部“973“和“863”计划等多项科学研究,共发表SCI文章311篇,总引用量达到26410次。主编《基因组数据分析手册》和《转录组学与精准医学》等专著。获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等多项奖项,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担任中国遗传学会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Genomics Proteomics Bioinformatics》执行副主编等。

个人主页:
方向东 研究员
方向东 研究员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百人计划”研究员、中科院“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市“基因组与精准医学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部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专家、卫健委遗传咨询能力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和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专家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和生物医学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Genomics Proteomics Bioinformatics副主编等。发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论文50余篇;主编专著1部;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1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0项。

个人主页:
陈小伟 高级工程师
陈小伟 高级工程师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通量测序中心高级工程师,生物信息学专业博士,201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为解读生物大数据开发了新的方法、软件和数据库。申请发明专利6项,已授权4项并转化;发表论文18篇;承担并参与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等多项研究课题。

个人主页:
公彦栋 博士
公彦栋 博士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2014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硕士临床肿瘤学专业,博士再生医学专业,2016年开始从事单细胞组学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面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单细胞多组学技术解析造血细胞尤其是免疫细胞的发育,并聚焦人胚发育早期,解析了人胚胎期巨噬细胞的起源与特化、人胚胎期T淋巴细胞的起源和胸腺器官发生等重要的科学问题,其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Immunity等杂志。

会议组织者
何芳连 博士
会议主持人 何芳连 博士
Bio-protocol 执行主编
 
[关键词] 转录组学、数据分析、单细胞技术、 空间转录组
声明:该视频作品仅代表嘉宾观点,用于共享科学技术。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